【原文】經云,增劫之時,從人壽十歲后,每過百年,各增一歲,如是增之又增,至八萬四千歲而止。自后每過百年,各減一歲,如是減之又減,至于十歲而極。十歲以還,又復增益。猶之日永日短,循環無已也。[按]釋迦如來,人壽百歲時出。故成康之世,盈百者甚多,如武王九十三,文王九十七。唐虞之世,在文王前千余年,又當增十余歲,故禹壽一百有六,舜壽一百有十,堯壽一百十七。帝嚳(ku)在位七十年,壽可知矣。顓(zhuan)頊(xu)在位七十有八,視帝嚳復增矣。少昊在位八十四年,視顓頊復增矣。黃帝在位百年,視少昊復增矣。炎帝在位百四十年,視黃帝復增矣。伏羲前有因提紀,循蜚紀,敘命等紀。至人皇氏,不知幾十萬年,故人皇兄弟九人,合四萬五千六百年。至地皇,天皇,又不知若干萬年,故兄弟各一萬八千歲。垂于史冊者,彰灼可考。后儒見幾萬歲之說,以為荒唐,盡行刪去,亦陋矣。當日作史者,垂此必非無本。孔子生衰周,猶及見史氏之闕文。豈唐虞以前之史臣,妄入無稽之語于正史耶。噫。目不見熊,而謂之三足鱉。非物之怪,乃學識未充也。若夫周昭王至今,又閱三千年,又當減三十歲,故目今年高者,類以七旬為上下。博覽群書,方知佛語有驗。韓昌黎佛骨表,謂上古無佛而壽,后世有佛而夭。豈識正值減劫之際乎。◎人壽八萬歲時,五百歲而婚嫁。周初之制,三十而有室。今則年未成童,便思少艾,總角稚子,口出穢語矣。
【譯白】據佛經上說:“當增劫之時,從人壽只有十歲開始,每過一百年,就增加一歲,像這樣增之又增,一直增到八萬四千歲為止。從此以后,每過一百年,就減去一歲,這樣減之又減,減到十歲就不再減了。十歲以后,又開始增加。就像一年中有時白天長,有時白天短一樣,相互交替,循環不已。”[按]釋迦如來于人壽一百歲時誕生于世,所以我國周朝成王、康王時代,活滿百歲的人很多,如武王九十三歲,文王九十七歲。唐堯、虞舜時代,在周文王前一千余年,壽命又當增加十多歲,所以禹活了一百零六歲,舜一百一十歲,堯一百一十七歲。帝嚳在位執政七十年,那么他的壽命肯定比堯帝長。顓頊在位七十八年,比帝嚳又有所增加。少昊在位八十四年,比顓頊又有增加。黃帝在位百年,比少昊又增加。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,比黃帝又增加。再推到伏羲之前有因提紀、循蜚紀、敘命等紀,至人皇氏,不知有幾十萬年,所以人皇兄弟九人,合起來有四萬五千六百歲。到了地皇、天皇,又不知有多少萬年,所以兄弟二人各一萬八千歲。留傳記載于史冊上的,歷歷可考。后世儒者認為人活幾萬歲的說法很荒唐,就將史書上有關這方面之記載全部刪去,此種見識未免也太淺陋無知了。古時作史書之人,記載此事一定是有依據的。孔子生于周朝衰落之時,還能見到史家的缺文。難道唐、虞以前的史臣,是憑空捏造無稽之談入于正史的嗎?噫!沒有見過熊的人,把熊當做三足鱉,這不是物種怪異,而是學識淺薄啊!從周昭王至現在,又過了三千年,人的壽命應當減去三十歲,所以現今高壽之人,大抵在七十左右。博覽群書,然后才知佛說之言是真實不虛的。韓昌黎在《論佛骨表》上說:“上古無佛時,人的壽命長。后世有佛,人壽反而短。”他哪知現今正值減劫之際呢?◎人的壽命達到八萬歲時,五百歲才談婚論嫁。周朝初期的制度,三十歲才能成家。現在的人還未滿十五歲,便思念美貌少女。幼小兒童,就滿口臟話。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錄:人壽有古延今促之異
看網友對 人壽有古延今促之異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