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[發明]佛者,覺也。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名之為佛。自心中人人有覺,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。若云泥塑木雕,方名為佛,則是愚夫愚婦之佛也。若云降禍降福,斯名為佛,是又唐宋諸儒之佛矣。愚夫愚婦終日言佛,而佛實未嘗敬。唐宋諸儒終日鎊佛,而佛實未嘗毀者,以其皆不知有佛也。◎佛為三界大師,即諸天,諸仙,梵王,帝釋,猶當恭敬禮拜,而況具縛凡夫乎。◎禮一佛,即當觀想禮無數佛。禮現在佛,即當觀想禮過去未來佛。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如來前,一一皆有我身修供養,方為善拜佛者。◎諸佛經典,與世間之善書不同。一則但知謀及身家,一則直欲救人慧命。一則止能談議現在,一則直欲福利多生。世間若無佛經,則天上天下,皆如長夜。所以勝天王經云,若法師所行之處,善男子,善女人,宜刺血灑地,令塵不起,如是供養,未足為多也。◎念經能解其義,復能如說修行,固為上也。若不能解其義,但存敬慕之心,亦得無量福報。譬之兒童服藥,雖未諳其方,卻能除病。
【譯白】[發明]佛,是覺悟之意。自己覺悟后,教化令他人也覺悟,直至覺行究竟圓滿,方名為佛。自心中人人都有覺性,所以自心中人人都有佛。若認定泥塑、木雕之佛像才能稱之為佛,那是愚夫愚婦心中之佛。若認為能降災降福的才能稱之為佛,那是唐宋時諸儒者心中之佛。愚夫愚婦整天談論佛,而對佛其實并不曾存恭敬心。唐宋時諸儒者整天誹謗佛,而佛其實并沒有受損害。因為他們都不知佛的真正意義。◎佛是三界導師,即使是天人、神仙、梵王、帝釋,都尚且對佛恭敬禮拜,何況凡夫俗子呢?◎禮拜一尊佛時,就當觀想是在禮拜無數佛。禮拜現在佛,就當觀想是在禮拜過去、未來諸佛。要使十方三世微塵數佛前,一一都有我身在修供養,這樣才是真正的拜佛。◎諸佛經典與世間之善書不同。一是只知為本身和家庭著想,一是直接要挺救眾生慧命。一是只能談論現世,一是直接要福利眾生多世。世間若沒有佛經,則天上人間皆如漫漫長夜。所以《勝天王經》上說:“善男子,善女人,宜刺血灑地,令塵不起,如是供養,未足多也。”◎念經能理解其中之含義,又能如說修行,固然最好。若不能理解其義,但在念經時存恭敬仰慕之心,也得無量福報。譬如兒童服藥,雖不認識其藥方,卻能除病。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錄:或拜佛念經
看網友對 或拜佛念經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