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敬交至(出自《感應篇解》)
【原文】明趙彥霄,與兄彥云,同爨十二年。彥云游浪廢業,遂求析箸。甫五年,而兄產蕩盡。霄乃置酒語兄曰,弟初無分意,以兄不節,敬為兄守先業之半,尚可供朝夕。請歸,仍主家政。即取分契焚之,付以管鑰,且代兄盡償諸逋。兄慚,受而改轍。次年,彥霄父子,同登進士。[按]臨財之際,兄弟尤易參商。所以為親用財,則互相推諉。分親所有,則彼此爭競也。善哉功過格云,人子當養生送死時,應作譬如父母少生一子想。當析產受業時,應作譬如父母多生一子想。觀趙君所為,何嘗有財產之見在其意中哉。
【譯白】明朝趙彥霄與兄長趙彥云,在父母過世后,仍同住一起生活了十二年。后來,彥云整天游手好閑,荒廢本業,彥霄只好向兄長請求分家。不到五年,彥云之家產耗損蕩盡。一天,彥霄設酒席招待其兄,說:“弟弟我原本并無分家之意,只因兄長平時不知節制,我只得敬為兄長守護先人的一半產業,至少還可勉強維持生活。現在請兄長回來,仍主持家政。”即取出分家的契據燒掉,把鑰匙都交給兄長,并代兄長償清各種債務。其兄很慚愧,接受弟弟的請求,從此改過自新。第二年,彥霄父子同時考中進士。[按]面對錢財之際,兄弟之間最易產生沖突。所以當需要為雙親花錢時,往往互相借故推脫。當分雙親遺產時,往往彼此極力競爭。《功過格》上說:“為人子女,對父母生前贍養和死后濱葬時,應作譬如父母少生一子女想。”當分家接受產業時,應作譬如父母多生一子女想。觀趙彥霄所為,哪有財產之念存于其心呢?
摘自安士全書《文昌帝君陰騭文》廣義節錄:愛敬交至
看網友對 愛敬交至 的精彩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