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精品国产aⅴ7777,精品免费二区三区三区高中清不卡,好妞色妞国产在线视频,性欧美性free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黃柏霖講安士全書 > 黃柏霖老師主講《安士全書》(第52集)

黃柏霖老師主講《安士全書》(第52集)

黃柏霖老師 講于2019年05月09日

臺孝廉講堂

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,大家好!

今天我們研討《安士全書·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(jié)錄》,經(jīng)文第二十六,“或拜佛念經(jīng)”。

請各位同學(xué)翻開課本一百三十二頁,我們看經(jīng)文:

“或拜佛念經(jīng)”

“(發(fā)明)佛者。覺也。自覺覺他。覺行圓滿。名之為佛。自心中人人有覺。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。若云泥塑木雕。方名為佛。則是愚夫愚婦之佛也。若云降禍降福。斯名為佛。是又唐宋諸儒之佛矣。愚夫愚婦終日言佛。而佛實未嘗敬。唐宋諸儒終日謗佛。而佛實未嘗毀者。以其皆不知有佛也?!?/span>

這個第二十六句經(jīng)文,“或拜佛念經(jīng)”,非常重要,我在準備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這一句經(jīng)文并不好說,如果按照《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(jié)錄》純粹這樣解釋,那我們就不能得佛受用,所以我們這句經(jīng)文可能會分二至三集來研討,讓各位在學(xué)《安士全書·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(jié)錄》,也可以契會佛法的真實義。那么這段經(jīng)文,其實每一個字都很深,每一字經(jīng)文都倶足無量義,那學(xué)人并沒有開悟,所以僅能就祖師、老法師的開示來作補充說明。

我們看這段的名相注釋:

“唐宋諸儒終日謗佛”,那么在佛法傳到中國,將近一千五百年之間,其實佛法有融入了中國的文化,老法師說,佛法豐富中國文化的內(nèi)涵,也提升了中國文化的特色。所以老法師說,儒釋道是一家、是一體的、是不可分的。當今佛教界的諸山長老跟諸位法師,也只有我們尊敬的老法師提倡了儒釋道是一家、是一體的,其實沒有其他法師像老法師這樣去推動,還有扎三個根的工作。老法師說,三個根,儒家的代表是《弟子規(guī)》,道家代表是《太上感應(yīng)篇》,佛家的代表,《佛說十善業(yè)道經(jīng)》。

所以中國佛教在中國的發(fā)展史上,其實也不是一帆風(fēng)順,我們上一回有研討過,佛教曾經(jīng)在中國也曾經(jīng)被滅亡過??墒呛芷婀?,它沒有被滅亡,因為佛法是覺悟之法,《心經(jīng)》里面講,“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?!焙纹谧孕?,本自清凈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;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;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。所以上一回我們討論過說,佛教在中國曾經(jīng)有三武一宗的滅佛,但是佛法最后更發(fā)揚光大。那么今天這一段經(jīng)文里面就有“唐宋諸儒終日謗佛”,這個是佛教到中國來兩次的法難,三武一宗滅佛,是最大的法難,再來是“唐宋諸儒終日謗佛”,印光大師在《印光大師文鈔》里面也提示非常多。

所以我今年到南京講課,有幸參訪南京地宮,佛教的地宮,蓋得非常地宏偉、壯觀、莊嚴,跟臺灣的佛光山的佛陀紀念館非常地相似。那么在南京佛教的地宮有佛頂寺,就是佛頂舍利,是保存在南京地宮的鐵門里面,非常地安全。那么我去參訪的時候,很榮幸地跟我們?nèi)f人念佛的主法和尚宗興律師一起去參訪,正巧碰到南京地宮佛頂寺的住持曙光法師。曙光法師他一見到宗興律師來,他非常地高興,因為他在讀佛學(xué)院的時候,在熏習(xí)戒律方面的,就是熏習(xí)廣化老和尚的比丘戒,所以他一聽到宗興律師到達,他馬上開地宮給我們參訪。

那曙光法師就講一句話,他說,佛教在中國曾經(jīng)三武一宗滅佛,佛陀都很慈悲,留一個火種。甚至我們在近代的文化大革命,打倒孔家店,佛教也幾乎是差點滅掉,曙光法師說,這是曙光法師親口講的,他說,火種留在臺灣。確實也是沒有錯,你看早期臺灣的這些佛教界的長老,白圣長老、道源長老、懺公老法師、慈航菩薩、李炳南老師、凈空老法師、星云長老,還有圣嚴法師,圣嚴法師他的師父是東初老人,還有中國佛教會以前的會長悟明長老,這些高僧大德都從中國大陸,在一九四九年的時候,隨著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來,他是等于把佛教保存下來。而且曙光法師說,他說,佛教到臺灣來以后,經(jīng)過這些佛教界的長老保存下來,再加上給它現(xiàn)代化,再弘揚光大,再回傳到中國大陸去,今天在中國大陸才會有這么蓬勃發(fā)展的學(xué)佛弟子以及佛教的發(fā)展。

所以佛教在中國的傳播,我剛才說,并不是一帆風(fēng)順。在佛法弘傳的過程中,由于佛教思想和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部分內(nèi)容有一定的需要協(xié)調(diào)性,也可以講說,在宗教之間它不能夠完全融合,所以遭到很多儒家讀書人的反對。這可能是眾生的法執(zhí)的關(guān)系吧,還有眾生的我執(zhí)。北宋時期一代文豪歐陽修可算是辟佛群體中的領(lǐng)軍人物。你說我們近代凈土宗的第十三祖印光大師,早期他還沒有出家前,他也對佛教也曾經(jīng)有批評過,最后印光大師靠念佛,他眼睛有這個疾病,最后眼睛就恢復(fù)健康了。蕅益大師也是一樣。所以歐陽修他辟佛,然而在事情的發(fā)展上,雖然歐陽修他有辟佛,但是他在生命的下半程,就是他的晚年,他竟然皈依了佛教,成為虔誠的護法居士。

那另外一位人物,唐代的韓愈。韓愈,他字退之,唐河北昌黎人,所以韓愈有時候被稱為韓昌黎。這個韓愈在中國佛教史上,他可以講說對佛教是最不友善的。韓愈三歲喪父,由他哥哥嫂子撫養(yǎng)長大。韓愈早年深研儒學(xué),并以儒學(xué)為正統(tǒng),認為佛教不過是外國人的一種法術(shù)罷了。他反對佛教可以說到舍生忘死的地步,所以他向當朝皇帝唐憲宗準備的迎請佛的舍利供養(yǎng),韓愈竟然上書《諫迎佛骨表》,非常不給皇帝面子。因為唐憲宗是要把佛的舍利先在王宮先展覽,先給大家看,然后再到民間去展覽。唐憲宗看了《諫迎佛骨表》,勃然大怒,下令把韓愈推出去斬首,幸虧經(jīng)宰相裴休極力為他求情。

今天因為時間還有內(nèi)容,我沒有辦法介紹裴休宰相,裴休是當代的佛法大居士,我很喜歡看裴休的開示,他講得非常地好,下次有機緣我來介紹裴休宰相。中國佛教史上兩大居士,一個是裴休宰相,另外一個就是,我們佛法里面的梁武帝也算是佛教界的護法大德,還有龐蘊居士,但是在禪宗來講的話,他們比較贊嘆裴休宰相還有龐蘊居士。

所以后來裴休幫韓愈求情,他才得以赦免一死,但是被唐憲宗貶為潮陽的刺史。在歷史上,韓愈盡管他最終迷途知返,他從謗佛,最后也被禪宗的一位大德、一位高僧的教化而認可,他最后他也自己下去研究佛法。韓愈的轉(zhuǎn)變并不是因為他差一點被砍頭的事情,真正讓他轉(zhuǎn)變的是當時一位大和尚,大顛和尚。

韓愈在當時有一個外號叫“韓瘋子”,他自命不凡,他認為儒教才是真正的文化,他自己呢,他說他是儒教里面真正了不起的人,是繼承儒教的道統(tǒng)者。與韓愈同一時代有一位高僧叫大顛禪師,道行很深,而且為大眾所敬仰,韓愈聽說有這么一位禪師,就帶著問難的心情去拜訪大顛禪師。

當時,禪師入定坐禪,他不好上前問話,就耐著性子在那邊一直苦等,等的時間很長,很焦躁、很狂妄的本性始終是壓不住。大顛禪師的侍者看出韓愈有些不耐煩。這就是什么?沒有定功。禪師就是不一樣,他在入定三昧狀態(tài),不急不徐的,享受這個法味,但是韓愈他就不耐煩了。侍者就用引磬在禪師耳邊輕敲三下,輕聲地對禪師說,“先以定動,后以智拔。”當時侍者,這個侍者也是不簡單啊,先用這個定功鎮(zhèn)住這個韓愈,讓他先領(lǐng)教佛教是什么個味道,“先以定動”,讓他先感動,說,哎呀,怎么是如如不動呢?“后以智拔”,就用智慧開導(dǎo)他。韓愈在旁邊聽了侍者的話后,立刻他知道,他也是有些學(xué)問,他聽懂嘛,立刻行禮告退,并且說,“幸于侍者口邊得個消息。”他就用禪宗的話,這是說話中有話。

不久,韓愈再次拜訪大顛禪師,彼此探討佛法往返數(shù)次,盡管對佛法的認識有些改變,但由于佛法的境界實在是沒有實證的人是很難去體會的。就是我們講的唯證方知,你沒有契入佛法境界,是隔靴搔癢,你講不出那個味道出來。所以祖師大德說,佛法無人說,雖智不能解,就算說像韓愈這么有學(xué)問的,他都不能夠契入那個般若境界。所以佛法它也無法用言語來表述。

大顛禪師苦于無法徹底地消除韓愈對佛教的鄙視之心。直到有一次,大顛禪師終于忍不住問道,公自認自己的學(xué)問知識能比得上晉朝的佛圖澄、姚秦的鳩摩羅什、梁朝的寶志公禪師等人嗎?今天這個機會,我也沒有辦法介紹佛圖澄禪師了,這個也是神通不可思議、智慧不可思議,這個佛圖澄他用神通、用智慧降伏了國王,當時的皇帝。那姚秦鳩摩羅什更不用講了,舌根不壞,譯經(jīng)大師。寶志公禪師也是一樣。

那韓愈雖然他貢高我慢,但是對于這幾位歷史上公認有智慧、有才華的人相比,他就算再狂妄,他也不敢說自己比他們更深入,所以他也只好跟大顛禪師實話實說,我不如他們。算是他還懂得謙卑。大顛禪師說,既然自覺不如他們高明,對于他們的善行懿德,公卻不以為然,這是為什么呢?那么大顛禪師的意思是說,他們?nèi)欢际球\篤實信佛的祖師,你自認為聰明不如他們,卻又說他們不對,這什么道理呢?

韓愈這個時候才豁然大悟,知道自己不如人家,而自己為什么要毀謗人家的信仰呢?說人家不對呢?韓愈從此一改對佛教的態(tài)度,并且和大顛禪師相交甚深。總算他還有一點善根,所以佛度有緣人,大顛禪師跟他有緣,所以大顛禪師可以攝受他。菩薩度眾有四攝法,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,他就有這個攝受的能力。所以等到皇帝改派韓愈為袁州刺史的時候,他還特別去向大顛禪師告別,并且供養(yǎng)禪師二件衣服。

那韓愈這樣謗佛,有沒有什么果報呢?韓愈盡管后來他改變對佛教的態(tài)度,自己也開始研究佛法,但并沒有看到他信仰佛教的記載。那么民國,清末民初,朱鏡宙老居士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,他曾經(jīng)到地獄去當過判官,到陰間做過判官,那么章太炎回來有講,他說他曾經(jīng)在餓鬼道看到韓愈,跟他見過面。到民國初年,已經(jīng)快一千五百年了,韓愈還在餓鬼道。章太炎先生說,他有見到韓愈,還跟他一起談過。

所以只要《諫迎佛骨表》那一篇文章還在世間,沒有消失掉,韓愈就離開不了鬼身。這跟老和尚講的一樣,譬如說你流通色情的光碟片、視頻,你播放這些叫人家起邪淫的、淫欲的,或者你教人家造殺業(yè)、賭博,尤其是殺盜淫妄,老和尚說,除非在這個世界上,那個光盤片全部消失,他才可以出離地獄。所以這個《諫迎佛骨表》還在世間一天,韓愈就離開不了鬼道,因為文章的影響力還在。據(jù)說,韓愈在晚年有懺悔之心,幸好他沒有墮入地獄,他是墮在餓鬼道,可能是大顛禪師救了他。他后來晚年有懺悔,也對佛法有研究、有深入,所以他才可以免到地獄受地獄的果報。

這是剛才我們在解這個名相注釋里面,我們討論到經(jīng)文里面有這一句,“唐宋諸儒終日謗佛”,我們特別作這樣的補充。

好,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:

(發(fā)明)佛譯為中文,就是覺悟的意思,即自覺覺他,覺行圓滿,就稱為佛。每個人都有覺性,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佛。如果說泥塑木雕才能稱作佛,那只是愚夫愚婦的佛。如果說能夠降禍降福才能稱作佛,那只是唐宋各儒所說的佛。愚夫愚婦整天說佛,但實際上并沒有敬佛。唐宋各儒整天謗佛,但實際上佛并沒有被損。這是因為他們都不知道佛在哪里。

這一段,短短的五行的經(jīng)文,很不容易去了解,所以我們就來探討,佛到底在哪里。這一段的結(jié)尾就說,因為愚夫愚婦跟唐宋諸儒他們都不知道有佛,那佛在哪里?我們來探討佛之真義,老法師的開示。

老法師說,何謂佛?學(xué)佛人首先要明確地認識“佛”,我們身為學(xué)佛弟子,我們要知道“佛”是什么?!胺稹笔氰笪囊糇g,他本來是佛陀耶,那中國人喜歡簡單、省事,就稱為“佛”,就譯為“佛”,意思是圓滿的智慧、究竟的覺悟。智慧、覺悟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就稱為“佛”,就是見思惑破了,塵沙惑破了,再破四十一品根本無明,究竟成佛,就圓滿智慧了。所以佛不是神仙。

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是什么?是“希圣希賢”,就是讀書人所為何事?志在圣賢,希望作圣人、作賢人,而圣賢與富貴、功名、權(quán)勢是毫無關(guān)系的。孔老夫子是個平民,晚年從事于教學(xué)的工作,在中國歷史上尊稱他為“至圣先師”。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稱為“佛”,或者我們稱“佛陀”,佛有究竟圓滿的智慧,也就是說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通達因果變化的道理,這在中國稱之為“圣人”,所以圣人與佛的意思是相通的。

再來,老法師開示,智慧的教育。我們剛才講佛陀耶,佛陀的教育,佛教是佛陀的教育、是覺悟的教育、是智慧的教育,佛的教學(xué)樞紐就是“破迷開悟”。覺悟之后,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,自己做自己的主宰,你就是一個解脫的人,你就是人間的佛。你能夠破我執(zhí)、破法執(zhí),你再破一品根本無明,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主宰了,你就分證法身了,分證法身就證得分證佛了。那如果你四十一品無明都破盡了,就究竟成佛了。所以佛簡單地說,就是自己能夠做得了主宰。

所以佛家是以智慧為主,因為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。世間的金錢,甚至上至皇帝,下至販夫走卒,你擁有全世界的江山、財富,你還是不能解決你的煩惱問題,你還是不能解決你的生死問題,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(yè)隨身,如果你是痛苦的,首富,也解決不了你痛苦的問題,因為你沒有智慧。所以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,包括世間的問題、出世間的問題。圣賢的教育可以說是智慧的教育。因為智慧開了,自然就離苦得樂。所以上回我們有討論到,學(xué)佛的目的干什么?就是離苦得樂,你讓自己離苦得樂。如果你學(xué)佛學(xué)到現(xiàn)在,你沒有離苦得樂,那你學(xué)佛本身可能方向不對、方法不對。

這個樂是法樂,不是富貴之樂,不是名聞利養(yǎng)、五欲六塵享受之樂。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他是真樂。你看釋迦牟尼佛,他還沒有出家前是凈飯王的太子,他可以享受榮華富貴,他放棄了榮華富貴,他可以請他父親供養(yǎng)啊,他要什么樣的馬車啦,他要住什么樣的道場啦,他都可以啊,但是釋迦牟尼佛帶了一千二百五十人俱,所有這些他的弟子,跟著他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這是真樂。孔老夫子的學(xué)生顏回在物質(zhì)上生活貧困不堪,顏回一簞食,一瓢飲,居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,簞食就是用竹簍盛飯,一瓢飲就是以葫蘆瓢當茶杯,這樣的生活,一般人認為是苦不堪言,尤其是現(xiàn)代的社會,如果你一簞食、一瓢飲,人家會把你當成異類,顏回卻能過得很快樂。

所以離苦得樂不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,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個大轉(zhuǎn)變。這一句話很重要,不是讓你離開現(xiàn)在的生活,離開現(xiàn)在的人群,離開現(xiàn)在的家庭,離開現(xiàn)在的工作環(huán)境,離開你現(xiàn)在的工作方式,乃至于你的生活方式,不是,不是要改變你目前生活的方式,而是在心境上要做一個大轉(zhuǎn)變,這就是學(xué)佛的目的。明白這些道理,所謂是“心安理得”,安是得定,清凈心現(xiàn)前就快樂了。

其實,養(yǎng)這個身很容易,我們隨便吃就飽了,身需要的不多,所以有智慧、聰明之人,絕不為這個身去造業(yè),去造罪業(yè),反而是愈簡單的生活愈健康。何以會健康呢?快樂,所謂“人逢喜事精神爽”,人只要遇到自己歡喜的事情,就特別有精神。什么事情是最歡喜的呢?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,這是最歡喜的,而不是外來的,還能永遠保持。何以故?自性覺是無有窮盡的,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天天覺悟,年年覺悟,時時覺悟,處處覺悟,當然快樂。外面五欲六塵的享受,那是刺激,刺激它那種樂是無常的、是生滅的、是變異的、是樂極生悲的、是不能夠常久保持的,所以稱為“壞苦”,這個五欲之樂稱為“壞苦”。

佛不但對現(xiàn)前清楚、明了,對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也都清楚、明了。佛陀他生于富貴,他是富貴佛。所以對佛法了解的人,他縱使生在富貴之家,他是富貴佛,他生于貧賤是貧賤佛,富貴、貧賤與他毫不相干。所以不論是貧賤還是富貴,作佛的快樂是相同的、是平等的,決不是說富貴人快樂多一點,貧窮人快樂少一點。功名、富貴、權(quán)勢有也好,沒有也好,他都能自在隨緣地度日。由此可知,唯有佛法能帶給一切眾生真實究竟圓滿的幸福。諸佛菩薩證得了,證得了就是他真正得到了。所以三昧叫正受,叫真正的享受。

諸佛菩薩在哪里呢?我們剛才講,一開始說,佛在哪里呢?各行各業(yè)都有。佛陀證果的時候說,一切有情無情,同圓種智。山河及大地,全露法王身,有情會說法,無情也可以說法,所以各行各業(yè)都有佛?!度A嚴經(jīng)》里面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參訪的有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(yè),這五十三位菩薩都是覺悟、明白的人,所以他們都是佛菩薩。學(xué)佛一定要對“佛”的概念清楚、明白,這非常重要。若不清楚、不明白,就是迷信,迷信決定與智慧相違背,是為世人所厭棄的。為什么呢?因為迷信是心外求法,迷信不能開發(fā)自己的戒定慧,不能夠開啟自己的佛知佛見,他是心外求法,他不知道從因地下手,不知道從心地上用功,所以他心外求法,攀緣取舍。

雖然世間人厭棄迷信,可是實際上迷信的人很多。世間人喜歡覺悟、智慧,可是真正覺悟的、有智慧的人并不多。所以古德說,“佛法無多子”,就是佛陀的,承擔如來家業(yè)的法王子這些大菩薩,開悟如麟角。所以真正覺悟、有智慧的人并不多。這個趨向不是現(xiàn)前如是,過去如此,未來還是如是。正因為事實如是,我們才肯定圣賢教育必定能夠恢弘廣大,普利一切眾生,佛法講的是普度一切眾生,因為這是眾生所希求的。佛法何以不能夠推廣呢?《大智度論》云:“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”,因為說的人太少了,沒有人推行。

所以老和尚現(xiàn)在在辦漢學(xué)教育,老和尚就講,找不到好學(xué)生,也找不到好老師,能講經(jīng)說法的非常地稀少。什么樣的人才能說呢?才能推行呢?老法師說,智慧開了才行。所以要想開智慧,希望自己像佛菩薩一樣講經(jīng)說法,把佛法介紹給別人、給眾生,就必須將障礙智慧的東西舍棄。障礙智慧的東西是什么?毛病習(xí)氣,我執(zhí)、法執(zhí)、無明,見思惑、塵沙惑、根本無明,簡單說就是貪瞋癡慢疑。用最淺顯的話來說,障礙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頭、自私自利的行為。

智慧不開,永遠迷在事實真相之中,這是迷惑。人一迷惑,必定隨順錯誤的知見、思想,于是就造業(yè)了。為什么會痛苦呢?為什么會有惡報跟苦報呢?因為他迷在事實真相之中,他迷惑才會造業(yè),他不迷惑就不會造業(yè),他就不受苦了。那你迷惑,就隨順你的錯誤知見跟思想還有念頭,就去造業(yè)了,造業(yè)就是錯誤的行為。由于錯誤的思想與行為產(chǎn)生錯誤的果報,這個果報稱為“六道輪回”。我們今天的處境就在這其中,生生世世都淪落在六道輪回里面。

那第三點,老法師說,智慧要怎么開呢?學(xué)佛的目的是要離苦得樂,佛法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,那怎么去開啟智慧呢?開智慧的方法很多,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,我們是采取“持名念佛”,這個法門就是“禪定”,念佛就是修定,不僅佛用“禪定”的方法,婆羅門教、瑜伽、數(shù)論也是用這個方法。念佛真能開智慧嗎?能,但是要懂得方法、明白道理。道理明白了,才能堅定信心,《華嚴經(jīng)》云:“信為道元功德母”。若修學(xué)凈土法門,半信半疑,一定不會有成就。因此,堅定的信心,決定不可動搖的信心,就是成就的第一個因素、條件。

所以信心很重要,你說你念佛,那你對佛有沒有信心?你相不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?你相不相信有阿彌陀佛?這兩個信,蕅益大師說降低標準,信愿行,印光大師說,蕅益大師已經(jīng)降低到這個標準,你相不相信有阿彌陀佛?你相不相信有極樂世界?要有堅定的信心,不管你持名念佛,你一天要念五千聲、一萬聲、兩萬聲、三萬聲,你一定要有信心,自然就有那個驅(qū)動力、就有那個毅力決心可以去完成,那開智慧是指日可待。

禪定就是意志專注,集中意志專念一件事情、專想一件事情,將其他的妄念漸漸擺脫,就能得定。專想一件事情,這件事情就會現(xiàn)前,所以“憶佛念佛,現(xiàn)前當來,必定見佛”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。譬如你專想和平,你就從和平當中你就可以得定了,你就會有產(chǎn)生效果,和平的社會就會現(xiàn)前。

婆羅門教用禪定的方法,境界能達到大梵天,他們就是用禪定與大梵天溝通,所以他們稱大梵天是造物主。很可惜的,他們的禪定功夫達到這一層次之后,就不能再向上提升了。而佛家講的禪定是層次更高,能成就究竟圓滿的禪定?!独銍澜?jīng)》所說的“首楞嚴大定”,《華嚴經(jīng)》里面的“師子奮迅三昧”,《地藏經(jīng)》里面的大長者子的師父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,其實也是講我們的自性,“師子奮迅三昧”,以及《往生經(jīng)》的“念佛三昧”,這個都是究竟圓滿的禪定。所以,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圓滿究竟的明了,就稱作為“佛”、“菩薩”,這是我們學(xué)佛希望達到的目標。

如此高深的禪定,我們一生當中做不到,因為我們的壽命太短了。我們的生命有限,你算你活到八十歲算長壽了,九十歲算高壽了,你也不能夠窮你畢生的精力,徹底明白三藏十二部經(jīng)典,那做不到。就像老法師說,盡一輩子的生命也看不完《四庫全書》《四庫薈要》。所以壽命短也是魔障。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發(fā)愿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用現(xiàn)代話說,就是移民到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的生活環(huán)境好,壽命長,有足夠時間修學(xué),我們才能夠成就究竟圓滿的大定。這是為什么念佛的原因在這里,因為人生苦短,生命短暫。所以人命在呼吸間,但是如果你真能夠信愿行俱足,求生極樂世界,你就拿到入場券了,你就有機會繼續(xù)修究竟圓滿的大定了。

定起作用就是智慧,智慧能照了世出世間一切事理。所以,學(xué)佛對佛的本質(zhì)要認識清楚。這一段其實是很重要,我們學(xué)佛人如果對佛的本質(zhì)不了解、不認識,那就盲修瞎練了,人生空走一回,學(xué)佛也是變成白修的。所以你學(xué)佛,對佛的本質(zhì)要認識清楚。與這些原理原則相應(yīng)的,就是佛法,違背這些道理與修學(xué)的方法,就不是佛法。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見性,所使用的方法是斷煩惱、開智慧。

但老法師說,煩惱不是用斷的,是用轉(zhuǎn)的。我們四弘誓愿里面說,“眾生無邊誓愿度,煩惱無盡誓愿斷”,老和尚說,其實煩惱不是用斷,是用轉(zhuǎn)的。他說,煩惱一斷,念頭也斷掉了,那菩提心也斷掉了。所以用轉(zhuǎn)的,就是轉(zhuǎn)煩惱為菩提,若能轉(zhuǎn)境,則同如來,是這個道理。

而假的佛法、魔法與此正好相反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辨別是非、邪正、真假、高下,一接觸就曉得它是正法還是邪法,也知道他修行的層次到某種程度。所以你要是在這個世間不知道哪一個是善知識,哪一個是正法的道場,哪一個是邪法的道場,你用這樣去判斷,就是它有沒有幫助你斷煩惱、開智慧。

所以我們要想到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,一定要認真努力,萬緣放下,要著重心地清凈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一絲毫都不沾染,這是禪定功夫。從定境生智慧,才能自利利他,才能將佛法介紹給眾生、給別人,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自己才可以當家作主、往生成佛。

這是這一段老法師開示,佛在哪里,怎么開智慧的方法,還有智慧的教育,以及佛之真義,何謂佛,剛好跟我們這一段的經(jīng)文是相互輝映、不謀而合。

那么剛才講說佛在哪里,我們剛才講的是凈土的老法師的開示,我們就來引用禪宗的一件公案,題目就是我不會佛法。

唐朝禪宗非常興盛,當時以江西馬祖為主,湖南以石頭希遷和尚為主,四方學(xué)佛都輻湊在這二師之門,就是要么就跟馬祖禪師學(xué)禪學(xué)佛,要么就是跟石頭希遷和尚學(xué)佛學(xué)禪,被當時稱為“江湖二甘露門”。

我們來介紹一下石頭希遷和尚。石頭希遷和尚是公元七OO年到七九O年唐代禪僧,又稱為無際大師,年輕的時候沉毅果斷,自信力特強,他反對鄉(xiāng)邑的迷信神祠,定期殺牛灑酒的祭祀,每逢祭期,他就前往毀祠奪牛,態(tài)度堅決。因為它是迷信嘛。

后來石頭希遷和尚到曹溪,投禪師南宗惠能門下,就是我們六祖大師,他受度為沙彌?;菽艽髱焾A寂的時候,他還沒有受具足戒。不久,他前往吉州青原山靜居寺,依止得到曹溪心法的行思禪師,機辯敏捷,受到行思禪師的器重。行思禪師說一句話,他說,“眾角雖多,一麟已足”,學(xué)佛如牛毛,開悟者如牛角,就是“眾角雖多,一麟已足”的稱譽。不久,行思禪師又命希遷和尚前往曹溪門下另一位宗匠,就是另外一位開悟的圣師,這個圣人,一位禪師,南岳懷讓禪師,經(jīng)過一番鍛煉,再回到靜居寺。行思禪師就付法給他。

唐玄宗天寶初年,石頭希遷和尚離開青原山到南岳,受請前往衡山南寺。寺東有一個大石頭,有大石,平坦如臺,希遷就在石上結(jié)庵而居,因此當時人都稱他叫“石頭和尚”,所以我們一般都稱他石頭希遷和尚,他是希遷禪師。在唐代宗廣德二年,希遷禪師應(yīng)門人之請,下山住梁端弘化,與當時的師承南岳懷讓住江西南康弘化的馬祖道一禪師,稱并世二大士。希遷和尚弟子甚多,晚年付法給藥山惟儼禪師。于德宗貞元六年逝世,世壽九十一。著有《參同契》。

那么這件公案,我不會佛法,就是石頭希遷和尚講出來,是非常有名的禪宗公案。那我們現(xiàn)在就來了解,石頭希遷和尚為什么會講我不會佛法。各位不要誤會,這個我不會佛法,這個會,老和尚說,你會嗎?就是你契入了嗎?那么禪宗另外一位高僧,天皇道悟禪師,他是唐朝的禪宗法師,他后來依止石頭希遷和尚來作為他的法嗣,也就是他的傳法弟子,就石頭希遷和尚傳法給天皇道悟禪師。

有一天,天皇道悟禪師去問石頭希遷禪師,“曹溪意旨誰人得?”就是說,六祖大師的心法誰得到?。恳簿褪钦f,誰能夠去契入曹溪六祖大師這個“應(yīng)無所住而生其心”,他開悟的那個境界呢?所以“曹溪意旨誰人得?”石頭希遷和尚回答,會佛法的人得。就像當時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,他幾天稱病在寮房里面,有一天他升座了,弟子問他說,衣缽傳給誰?他說,“能者得之?!边@兩個意義啊,一個是開悟的人得到,一個是惠能大師得到。石頭希遷和尚回答說,會佛法的人得。道悟禪師遂問石頭和尚,師父你得到了嗎?石頭和尚說,沒有。道悟禪師再問,為什么沒有得到呢?石頭禪師回答說,“我不會佛法。”

這句話怎么去體會呢?從文字、語言來了解佛教義理,等于盲人摸象,不得要領(lǐng)。因為剛才天皇道悟禪師問是“曹溪意旨誰人得?”這是文字啊,那佛法,尤其是心法,心地法門不是從文字語言來了解佛教義理,這樣等于盲人摸象,不得要領(lǐng)。有很多人以為讀了很多經(jīng)典、很多論典,懂得很多佛學(xué)名詞,知道很多佛教的歷史掌故,了解各宗各派的理論,就是說他了解佛法;其實他是了解的是佛學(xué),他不是學(xué)佛,他不是佛法。這是圣嚴法師說的。如何做一個佛教徒,如何做一個出家人,如何誦經(jīng)、禮拜、念佛、持咒、打坐,就以為自己明了佛法;事實上那是佛教的基本儀式,老法師說,是表演給眾生看的,那是佛教的表象,不是佛法。

所以“曹溪意旨誰人得”,是說六祖惠能大師的悟境誰能體會啊。各位,你會嗎?就是這個意思,你契入了六祖大師那個境界了嗎?你契入了佛陀的境界了嗎?如果以我們凈土來講說,你契會了印光大師的境界了嗎?意思是一樣的。石頭禪師順著話意說,體會到佛法的人得到,就是他剛才講的,會佛法的人得啊,就是覺悟的人就得到了,會佛法就是覺悟、開悟的人就得到了。所以我們說,高僧大德如果他要離開人間,一定要把衣缽傳給他的開悟的弟子。那我們常常在討論說,老法師衣缽要傳給誰?就這句話,石頭希遷和尚說的,會佛法的人得啊,誰開悟就誰得到,體會到佛法的人得到,各位這樣子明白嗎?佛法是不講人情的,各位一定要記得這個道理,會佛法的人得。

弟子再追問,師父,你已經(jīng)得到了吧?石頭禪師竟然說,我沒有得到,我不懂佛法,因為我不會佛法。這段對話透露了一點消息。弟子天皇道悟禪師認為佛法是師師相傳的,菩提達摩,就是達摩祖師,把佛法從印度帶過來中國,歷數(shù)代傳到六祖,再往下傳授,以至石頭禪師。這個觀念全然謬誤,就是剛才講天皇道悟禪師所認為佛法是師師相傳的,其實他這個觀念是有謬誤的。菩提達摩東來之前,中國已經(jīng)有佛法了,達摩祖師來中國,只是告訴我們這個事實。佛法代代傳承,也不是真的有東西可傳,每個人的內(nèi)心本來就有,每一個人都俱足佛性,佛陀說的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執(zhí)著而不能證得。

所以不懂佛法的人,相信有一個東西叫佛法;對已開悟的人來說,佛法并非可以形容、可以取得、可以體會的東西。它處處都在,但也處處不在。你覺悟的時候,它處處都在;你迷的時候,它處處都不在,你找不到佛在哪里,因為你迷了嘛。你悟的時候,舉手投足、根塵接觸、喝茶吃飯,哪一件不是佛法?哪一件不是佛啊?哪一件不是佛性的顯現(xiàn)呢?它樣樣都是,但也樣樣不是,你一執(zhí)著,它就不是了,你不執(zhí)著,它都是。這叫它處處都在,但也處處不在。它樣樣都是佛法,但也樣樣不是佛法。你不執(zhí)著,它樣樣都是,你一旦執(zhí)著了,起了煩惱了,它樣樣不是。各位這樣明白了嗎?佛法在哪里?在你這一念心性,在你聽法的這一念心,當下即是,就是阿彌陀佛。

所以我們中國佛教的傅大士,他的一首偈語講得非常好,“夜夜抱佛眠,朝朝還共起。起坐鎮(zhèn)相隨,語默同居止。纖毫不相離,如身影相似。欲識佛性處,只這語聲是。”這句偈語境界非常高,我們的佛性在哪里呢?天天陪你睡覺,“夜夜抱佛眠”。“朝朝還共起”,每天早上起來,佛性也起來,你也起來,它也起來,它必跟你一起起來,“朝朝還共起”?!捌鹱?zhèn)相隨”,你要去漱口、要去吃早餐,哪一件事情不是佛性呢?“起坐鎮(zhèn)相隨”,你去上班也是佛性,你去開車也是佛性,“起坐鎮(zhèn)相隨”,它就跟著你。“語默同居止”,你說話是它,你不說話也是它,“語默同居止”?!袄w毫不相離”,它一點點都沒有離開你,“纖毫”就是一點點。“如身影相似”,就像你身子跟影子一樣,它們兩個分不開的?!坝R佛性處”,你想要了解佛在哪里呢?“只這語聲是”,就你這個聲音就是了,你聽的這個聲音就是,“只這語聲是”。這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大德傅大士他講的非常了不起的一偈語,開悟的境界,就是講佛性在哪里。

我們剛剛講,不懂佛法的人,相信有一個東西叫佛法。對于開悟的人,哪一法不是佛法?老和尚說,哪一法不是佛法?佛法沒有辦法去形容,或者怎么樣去把它取得,或者怎么樣可以去體會的東西,你唯有自己直下會取。老和尚說,你會嗎?就是直下會取,你自己契進去。你契進去了,它處處都在;你契不進去,它處處不在。你契入了,它樣樣都是;你不契入,樣樣不是。

石頭希遷和尚說,“我不會佛法?!币馑际钦f,我無法告訴你佛法是什么東西。他弟子那個天皇道悟禪師在問嘛,所以石頭希遷和尚他說,“我不會佛法?!本褪钦f我無法告訴你佛法是什么個樣子,它非赤黃青白、非大小方圓。換個角度來看,自我中心之外的一切都是佛法,就是你自以為我中心的以外都是佛法,只要“我”不放下就不是佛法。離開自我,心就是佛法。因此,“我不會佛法”是一語雙關(guān),第一,佛法無法形容;第二,如果有“我”,就不會佛法。人在世間,眼見、耳聞、身觸,無一不是佛法,無一是佛法;不執(zhí)著就是佛法,不執(zhí)著即佛法,一執(zhí)著即非佛法。這是石頭希遷和尚說“我不會佛法”這件禪宗公案的主旨。

所以剛才我是引用老法師的開示,佛之真義,然后我再引用禪宗的公案,兩個相互輝映,讓各位去了解,佛法其實沒有離開你當下這一念心。

好,那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:

“佛為三界大師。即諸天諸仙。梵王帝釋。猶當恭敬禮拜。而況具縛凡夫乎。”

我們看這一段的名相注釋:

“三界”就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
“大師”,這有時候我們稱為某某大師,這“大師”不能隨便說的,老法師也有說過,“大師”是佛的尊號?!惰べふ摗吩唬骸澳苌平陶]聲聞弟子,一切應(yīng)作不應(yīng)作事,故名大師。又能化導(dǎo)無量眾生令苦寂滅,故名大師。又為摧滅邪穢外道世間出世間,故名大師”。《資持記·上一之一》曰:“大師者所謂天人之師即十號之一”。這個如來“十號”,我們來跟各位再說明一下,佛的十種尊號,佛陀十號,有十一種,那就是如來、應(yīng)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(diào)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以上這個就是在解釋何為“大師”。

“然以師通凡小(臺中蓮社用:凡圣),加大簡之,是則三界獨尊,九道依學(xué),唯佛大圣得此嘉號,自余凡鄙安可僭稱。”也就是說,“以道訓(xùn)人故彰斯目,然以師通凡小(凡圣),加大簡之,是則三界獨尊”,就是“大師”,佛的這個尊號,它是三界獨尊的,“九道依學(xué),唯佛大圣得此嘉號”,只有佛才可以稱這個嘉號,其余凡夫怎么可以稱為大師呢?《四教儀集注·上》曰:“大師者群生模范?!?/span>

好,這個就是“大師”的意思。

再來,“具縛凡夫”,“縛”是煩惱縛人而系于生死之牢獄,故名之為“縛”?!熬呖`”就是具有煩惱者曰“具縛”,即一切之凡夫也?!董嬬蠼?jīng)·下》:“具縛凡夫,未識三寶。”《俱舍論·四》曰:“又具縛者,下中上品煩惱現(xiàn)起。”《注十疑》曰,“縛謂煩惱能纏縛人,凡夫具有,故名具縛凡夫?!?/span>

今天我們討論到這里,其實這一句話“具縛凡夫”,四個字很重要,我們就是“具縛凡夫”,我們就被煩惱綁住的凡夫,所以我們把這一段先解釋一下,那我們再來探討“具縛凡夫”。

好,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:

佛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的大導(dǎo)師,即使是天上神仙、梵王帝釋也要恭敬禮拜,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?

好,那么今天到這里我們要來探討“具縛凡夫”。我們天臺智者大師,他有著作《十疑論》,《凈土十疑論》,里面就有提到“具縛凡夫云何得生凈土”,就是《凈土十疑論》的第五疑,里面特別提到具縛凡夫如何得生凈土,叫“具縛凡夫云何得生凈土”。

我們先介紹一下天臺宗的祖師智者大師,我們稱為東方小釋迦。智者禪師又稱智顗禪師,智顗大師,是隋代僧人,世稱智者大師。他是西元五三八到五九七年,是中國天臺宗的開宗祖師。俗姓陳,家居荊州華容,在今天湖南華容縣,父親是梁朝的官吏。十七歲的時候,值梁末兵亂,家庭分散,流離顛沛,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(fā)愿為僧。次年,依湘州(今湖南長沙巿)果愿寺法緒法師出家。法緒授以十戒,并叫他去慧曠處學(xué)律,就慧曠律師那邊學(xué)律。二十歲時受具足戒。這時候智者大師已經(jīng)精研律學(xué),并深好禪觀。陳文帝天嘉元年,聽說慧思禪師從北方南下,居于光州(在今天河南光山縣)大蘇山,智者大師就前往請益?;鬯级U師為天臺智者大師演說四安樂行,天臺大師日夜勤習(xí),造詣甚深。

什么叫四安樂行呢?四種可以令得安樂的行法。據(jù)《法華經(jīng)·卷五·安樂行品》及《法華文句·卷八下》等載,菩薩于惡世末法,就是菩薩在這個五濁惡世里面,末法時期,弘揚《法華經(jīng)》時,應(yīng)安住在四種法,稱為四安樂行。即:一、身安樂行;二、口安樂行;三、意安樂行;四、誓愿安樂行。

什么叫身安樂行呢?就是身若遠離豪勢、邪人邪法、兇險嬉戲、旃陀羅、二乘眾、欲想、不男之人、危害之處、譏嫌之事、畜養(yǎng)年少弟子沙彌等十事,則可常好坐禪,修攝其心,故稱身安樂行。就是說你怎么去修身安樂行?你要遠離豪勢,遠離這些有錢有勢的人、富豪的人,邪人邪法,你要遠離,兇險嬉戲的地方要遠離,旃陀羅就是比較低賤的人,二乘眾,二乘眾他心量不廣大,欲想、不男之人、危害之處,有危害的地方,譏嫌之事,會被人家批評的事情不要做,還有畜養(yǎng)年少弟子沙彌等十事。如果你能夠離開這十種,則可以常好坐禪,修攝身心,稱為身安樂行。

那什么叫口安樂行呢?謂口若遠離說過、輕慢、嘆毀、怨嫌四事,則可得安樂,修攝其心,故稱口安樂行。就是說你怎么樣去修你這個口業(yè)呢?你要遠離說話的過錯,你要遠離輕慢心,你要遠離嘆毀心,你要遠離怨嫌這件事情,不要跟人家結(jié)怨,不要被人家造成毀謗。這四種事如果你可以遠離,你就可以得安樂,你可以修攝身心,這叫口安樂行。

什么叫意安樂行呢?謂意若遠離嫉諂、輕罵、惱亂、諍競四事,而為眾生平等說法,則可得常好安樂,修攝其心,故稱意安樂行。就是說你怎么讓心能夠安樂呢?你要遠離嫉妒、諂媚、輕罵、惱亂,諍就是爭辯是非、競爭,這四件事情,諍競四事,你就為眾生平等說法,這樣可以常好安樂,修攝身心,就是稱意安樂行。

最后第四個,誓愿安樂行,謂于《法華經(jīng)》不聞不問、不知不覺、不信不解之眾生,生起慈悲心,而立誓自己若證得正覺時,必以神通力、智慧力導(dǎo)引之,使之入于法華實道中,發(fā)此誓愿而常好修攝自行,故稱誓愿安樂行。就是說對于《法華經(jīng)》他不聞不問、不知不覺、不信不解的眾生,你要生起慈悲心,如果能證得成佛的時候,你要以神通力、智慧力去接引他們,讓他們?nèi)胗诜ㄈA的實道之中,就是真實境界,你發(fā)這個誓愿,你就可以修攝自心,稱為誓愿安樂行。

以上是慧思禪師教智者大師的四安樂行。

那么在陳朝光大元年,慧思禪師臨去南岳的時候,囑咐天臺智者大師前往金陵(就是今天的南京)傳弘禪法,智者大師就跟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東下,到達陳都講禪。過了兩年,受請在瓦官寺開講《法華經(jīng)》題,樹立新的宗義,判釋經(jīng)教,就是五重玄義,還有化法四教、化儀四教、五重玄義、五時八教,都是智者大師他所創(chuàng)立出來的,他奠定了一宗教觀的基礎(chǔ),五時八教。

智顗住瓦官寺前后八年,除講述上述經(jīng)題以外,還講《大智度論》和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,《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》,這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有印、有流通這本經(jīng)書,寫出《六妙法門》等。陳太建七年離開金陵,初入天臺山,在浙江,于北面山峰創(chuàng)立伽藍,就是建立這個佛寺,栽植松栗,引入流泉。又往寺北的華頂峰行頭陀行,晝夜禪觀。

陳至德三年,智顗禪師再到金陵,住靈曜寺。陳少主請于太極殿講《大智度論》論題,你看陳少主就是這個皇帝,請他到太極殿講《大智度論》題,又講《仁王般若經(jīng)》題。慧曠、慧辯等名僧都奉命參加討論。后來移居光宅寺講《法華經(jīng)》,弟子灌頂法師隨聽隨記,錄成《法華文句》。這在天臺宗是非常有名的,《法華文句》。此后智顗所講的經(jīng)義多由灌頂禪師筆錄成書。陳國滅亡,智顗禪師上廬山留居。這個就是后來陳國滅掉以后,隋朝就建立了,我們一般都說隋朝智者禪師。

那么關(guān)于《凈土十疑論》的作者,一般說法是隋朝天臺智者,智顗禪師,就智者大師所作。那我們現(xiàn)在來研討智者大師的《凈土十疑論》中的第五疑,講到“具縛凡夫”,我們來研討一下??赡芎芏嗳硕紱]看過《凈土十疑論》,那這個《凈土十疑論》第五疑很重要,它就專門探討業(yè)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往生凈土,就是具縛凡夫怎么往生凈土,在第五疑里面。

原文,我們看這個經(jīng)文:

“問:具縛凡夫惡業(yè)厚重,一切煩惱一毫未斷,西方凈土出過三界,具縛凡夫云何得生?”

“答”,智者大師說了,“有二種緣,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。自力者,此世界修道,實未得生凈土。是故《瓔珞經(jīng)》云:‘始從具縛凡夫,未識三寶,不知善惡因之與果,初發(fā)菩提心。以信為本住在佛家,以戒為本受菩薩戒。身身相續(xù)戒行不闕,經(jīng)一劫二劫三劫,始至初發(fā)心住。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羅蜜等無量行愿,相續(xù)無間滿一萬劫,方始至第六正心住。若更增進,至第七不退住,即種性位?!思s自力,卒未得生凈土。他力者,若信阿彌陀佛大悲愿力攝取念佛眾生,即能發(fā)菩提心行念佛三昧,厭離三界。身起行施戒修福,于一一行中,回愿生彼彌陀凈土,乘佛愿力機感相應(yīng)即得往生?!?/span>

那么這一段我們先做白話解釋:

就問,身心具縛,身心俱被、全被煩惱束縛,不得自在的凡夫,惡業(yè)既厚又重,一切煩惱一絲一毫都沒有斷,而西方極樂世界的凈土是超出三界的,具縛凡夫如何能夠往生呢?

智者大師回答說,因為凡夫可以靠自力和他力這兩種因緣而得以往生。所謂自力就是說,靠自己的力量在這個世界修行,而單靠自己的力量修行是無法往生凈土的。因此《瓔珞經(jīng)》說,從具縛凡夫開始,不認識佛法僧三寶,不知道善惡因果的關(guān)系,后來接觸佛法而且相信佛法,這時就開始發(fā)菩提心,去受菩薩戒,接著就生生世世不斷地不破戒修行,修到三劫之后才能達到別教初住位,也就是所謂的初發(fā)心住。接下來就修十信位的十種波羅蜜等無量行愿,一直不間斷地修到滿一萬劫為止,這時才能證到第六的正心住。如果再加緊用功的話,就能更上一層樓,進入第七的不退住,就是種性位。這是自力修行而言,到此為止,還是沒有能力往生凈土。你看這個多難啊,他是以別教角度來說,一萬劫,這樣算是自力修行了,但是還是沒有能力往生凈土。

接下來我們看他力。所謂他力是,他相信阿彌陀佛的大悲愿力能夠攝取念佛的眾生,于是就開始發(fā)菩提心,開始修念佛三昧,他心里上很厭惡這個三界,他想要出離這個三界,他很討厭這個輪回,他不想要輪回,他想離開三界。而且身體力行,修布施、持戒等善行福報,還把所有的善行福報全部導(dǎo)歸極樂,全部回向愿意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。所以為什么蕅益大師說,一毫之善都要回向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這個道理。他所修行的布施持戒的善行福報,把所有的善行福報全部都回向,愿意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,最后乘佛的愿力及自己的念力互相感應(yīng)而得以往生凈土。這個就是自力跟他力,它的差別在這里。

再來,我們看第五疑的接下來的經(jīng)文:

“是故《十住婆沙論》云:‘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種,一者難行道,二者易行道?!y行者,在于五濁惡世,于無量佛時,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。此難無數(shù)塵沙說不可盡,略述三五。一者外道相善,亂菩薩法。二者無賴惡人,破他勝德。三者顛倒善果,能壞梵行。四者聲聞自利,障于大慈。五者唯有自力,無他力持。譬如跛人步行,一日不過數(shù)里,極大辛苦,謂自力也。易行道者,謂信佛語,教念佛三昧,愿生凈土。乘彌陀佛愿力攝持,決定往生不疑也。如人水路行,借船力故須臾即至千里,謂他力也。譬如劣夫從轉(zhuǎn)輪王,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,非是自力,轉(zhuǎn)輪王力也。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凈土者,亦可有漏凡夫應(yīng)不得見佛身。然念佛三昧并無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,隨分得見佛身粗相也,菩薩見微細相?!?/span>

好,那我們剛才念的這一段,我們來看它的白話解:

因此《十住婆沙論》說,在這個世間有兩種修行的方法,一種容易,一種難,一種是易行道,一種是難行道。難行道是說,在五濁惡世修行,要歷經(jīng)無量的佛,想要修到不退轉(zhuǎn)之位實在很難。其中艱難是無數(shù)塵沙劫的時間也說不完。簡單歸納有五點:

第一,或許會和其他外道成為好朋友,結(jié)果受他影響,壞了自己的菩薩修行法,你會受外道影響。

第二,很可能遇到無恥兇惡的人,被他破壞自己的殊勝德行。就是有時候會障道因緣,你遇到這個財色名食睡的誘惑,或是遇到惡人,遇到不好的眷屬,有時候就會這樣,障礙到你的殊勝修行。

第三,很可能獲得富貴等善業(yè)果報,結(jié)果由于富貴的弊端,反而破壞了禪定不淫的這個清凈梵行。你這樣是富貴學(xué)道難,你這一世有修行,可能下一世投生在富貴之家,那富貴之家有富貴的果報,享受榮華富貴,反而破壞了禪定不淫的清凈梵行。

第四,可能會墮落成小乘,只求自己得出離,而障礙了大悲心。

第五,由于靠自己的力量,沒有佛力的加持,就好比跛腳的人,一天最多只能走幾里路,非常辛苦啊。這就是完全靠自己力量的結(jié)果。

這就是難行道。

那易行道呢?易行道就是相信佛說的話,修念佛三昧,發(fā)愿往生凈土,靠佛的愿力攝持,決定能往生,一點也不懷疑。好比走水路的人,借著船的力量,將阿彌陀佛的大愿船開過來叫你上船。我們凡夫就像一顆石頭一樣,掉到海里面去,沒有船可以搭,沉到海里面去,海就是六道。那阿彌陀佛大愿就像一艘大船開過來,你石頭往它上面一搬,你業(yè)障再重,也頂多是像一顆大石頭,就放在那個船上,一點都不影響,阿彌陀佛把你帶離開這個生死苦海。就像走水路的人一樣,你借著大船的力量,立刻就可以走千里了,那個大船一走就走幾千里了,這叫做他力法門。

又好像說,很愚笨的、很拙劣的這個凡夫跟著轉(zhuǎn)輪圣王,轉(zhuǎn)輪圣王他的轉(zhuǎn)輪一天一夜可以行遍四天下,就像現(xiàn)在的太空梭一樣,你坐轉(zhuǎn)輪圣王的轉(zhuǎn)輪,一天一夜就可以把四天下全部繞完了,就像現(xiàn)在的太空衛(wèi)星一樣,這不是他的力量啊,是轉(zhuǎn)輪王輪寶的力量,是那個太空衛(wèi)星的力量,一樣的道理。阿彌陀佛就像那個太空衛(wèi)星。你坐上去的話,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遍整個四天下,那靠你自己飛到什么時候啊?

如果有人認為說,有煩惱的有漏凡夫是不能往生凈土的,那是不是就表示有煩惱的凡夫也應(yīng)該見不到佛才對嗎?對不對?是不是這樣?然而并非如此。我們知道,念佛三昧是隨著無煩惱的無漏善根而引發(fā)出來的。你念佛三昧是你沒有煩惱,你念到把煩惱伏住了嘛,煩惱不起現(xiàn)行,那你煩惱不現(xiàn)行,你那個無漏,就是沒有貪瞋癡的那個善根就流露出來,就被你念佛把它帶出來了嘛,是這個意思啊。所以有漏的凡夫還是可以隨著他修行的程度而見到佛身的粗略相貌,你還可以見到佛的化身,菩薩是見到佛的微細相貌。這大家搞清楚,你只要靠念佛的功夫,功夫成片,你隨著你那個煩惱被你伏住的那個無煩惱的無漏善根就引發(fā)出來了,你是靠那個見到佛身的粗略相貌,不能說有煩惱的有漏凡夫就不能夠往生凈土,他就見不到佛,不是這個意思啊。

我們再看第三段,這個第五疑我們分成三段來探討,我們看原文:

“凈土亦爾,雖是無漏善根所起,有漏凡夫發(fā)無上菩提心,求生凈土,常念佛故伏滅煩惱,得生凈土,隨分得見粗相,菩薩見微妙相,此何所疑?故《華嚴經(jīng)》說:‘一切諸佛剎,平等普嚴凈,眾生業(yè)行異,所見各不同?!雌淞x也?!?/span>

好,我們看這一段的白話解:

往生凈土也是一樣,雖然說凈土是無漏善根的果報,但是有漏凡夫只要能發(fā)無上的菩提心,求生凈土,經(jīng)常念佛之故,所以能把煩惱伏住或斷滅,因此得以往生凈土。并且能隨各人的功力見到佛的粗略相,而菩薩見到的是微妙相。這是沒有什么好懷疑的。因此《華嚴經(jīng)》上說,所有諸佛的凈土全都是一樣的莊嚴清凈,只是由于眾生各人的業(yè)力及修行程度不同,所以各各所見不同。就是這個意思。

這個就是剛才我們讀過那一段原文的偈語,就是《華嚴經(jīng)》說,“一切諸佛剎,平等普嚴凈,眾生業(yè)行異,所見各不同”的意思。那剛才我們有讀到說,“得生凈土,隨分得見粗略相,菩薩見微妙相,此何所疑?”

好,那么今天我們提到“或拜佛念經(jīng)”這段經(jīng)文,現(xiàn)在最后我們講完《凈土十疑論》以后,我們來講老法師講的一件念佛往生的公案,因為我們剛才就提到《凈土十疑論》,這個有漏的凡夫,具縛凡夫也可以往生凈土,我們就來提老法師開示。

老法師說,真智慧是與性德相應(yīng)的,其成就如師子幢一樣,令見聞?wù)咦匀簧鹁把鲋?。譬如倓虛老法師在《念佛論》中講到,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法師念佛往生。倓老是哈爾濱極樂寺的住持,極樂寺建立之后,以開堂傳戒作為慶祝,并請諦閑老法師當?shù)媒浜蜕校驗樗睦蠋熓侵B閑老法師。開壇傳戒是佛門最大、最殊勝莊嚴的法會,需要很多人幫忙,修無法師也是從外面來的,他發(fā)心是要到戒壇修福,幫助大眾,也就是他護戒。

當時當家?guī)熓嵌ㄎ鞣◣煟ㄎ鞣◣熅蛦栃逕o師說,你能做什么?修無師說,我愿意在傳戒期間照顧病患。傳戒當中,有很多戒子會傷風(fēng)感冒,或者是身體不適,都必須要有人照顧。那么修無法師他發(fā)心做這個工作,這是非常重要,也是修福的好機會。

修無法師不認識字,未出家時是做泥水匠的,雖然發(fā)心出家,但也不懂經(jīng)教,所以他就老實念佛。他待人謙虛恭敬,什么辛苦的工作他都愿意,也都發(fā)心,很歡喜地去做,很樂意去做,從來沒有推卸過,尤其別人不愿意干的活兒,苦活兒,他都去做,這是他的德。

定西法師就把這個工作派給他,可是過了沒幾天,修無法師就跟倓虛老法師以及定西法師告假。倓虛老法師是很有修養(yǎng)的人,因為倓虛老法師認為說,你是外來的法師,你愿意來就來,你愿意走就走,倓虛老法師也不以為怪。可是老法師說,定西法師就有一點沉不住氣了,他就責備修無法師說,你這個人未免太沒有恒心吧,傳戒才兩個月,你要幫忙就幫忙到底,來了沒幾天,怎么又退心想走呢?

修無法師說,我不是要到別的地方去,我要到極樂世界啊。這兩位法師一聽愣住了,啊,你要往生啊?修無法師說,對啊,是的。并請求老和尚你慈悲,給我準備一兩百斤的柴火,以便火化之用。老和尚一聽,這是大事情。定西法師說,大概多久?修無法師說,大概十天。就預(yù)知時至,將近有十天。可是到第二天修無法師又說了,稟告老法師,我今天就要走了。他也想說,都已經(jīng)預(yù)告出去了,好啦,就今天就走了。能否請幾位法師幫我助念呢?送我一程?當然,戒期當中聽說有人要往生,又不生病,活著往生,當然有很多人要來助念,哪個不歡喜啊。

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說,修無法師,從前聽說往生的人臨走之前都要作幾首偈子、作幾首詩,留給后人做紀念,你今天要往生了,也不能例外,你總要講一些法語開導(dǎo)我們。修無法師說,哎呀,我是個苦惱的人,我不認識字,我也不會作詩作偈,但是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告訴你們,“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”。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鐘,他就告訴大家說,佛來接引我了。他就走了,瑞相稀有,火化后還有舍利子。諦閑老法師對他非常贊嘆。

《念佛論》是倓虛老法師講解的,由大光法師記錄。我們看了深受感動,這不就是法幢高樹嗎?什么叫法幢高樹?就是他往生極樂世界作佛,他就是為我們做表法,為我們樹立一個念佛能夠往生西方的一個表法,就是法幢高樹。所以佛法要真修,所以“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”。

以上我們因為剛才提到智者大師說,具縛凡夫也可以往生凈土,因為很多人在懷疑,懷疑說通身煩惱的眾生怎么能夠往生凈土呢?怎么能夠見佛呢?那剛才智者大師已經(jīng)講得很清楚了,他只要能夠無煩惱,無漏善根就流露出來了,他靠念佛三昧,還有阿彌陀佛的大愿船,用他力,自力跟他力和合,就可以帶業(yè)往生了。那我們就特別用老和尚開示的修無法師往生凈土這個公案來印證。

最后我們來講老法師開示,念佛的終極目標是極樂世界。我們可能沒有辦法一次講完,講不完的,我們下一次繼續(xù)再來研討老法師講的,念佛終極目標是極樂世界。

第一點,老法師說,一般人念佛,絕大多數(shù)是三年,三年的時間不長,也就是三年可以來作一個印證,只要你放得下,一心專念,善導(dǎo)大師講得好,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,我們?yōu)槭裁床桓赡??為什么不肯放下呢?我們看宋朝的瑩珂法師破戒,本來阿彌陀佛跟他講說,他還有十年壽命。他說,不行,他會繼續(xù)造業(yè)。阿彌陀佛就說,好,那三天后我來接你。那鍋漏匠他是念佛念三年,他站著往生,黃忠昌也是念佛三年,往生做表法見證,所以老和尚這個地方特別提到說,絕大多數(shù)的是三年。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,我們?yōu)槭裁床桓赡??為什么不肯放下呢?這個機會太難太難遇到了。

第二,這個世間無論什么事情都不是真的,對一個真正學(xué)佛的人來說,應(yīng)當放下,求生凈土。不要再搞六道輪回的游戲,這個游戲不好玩,你已經(jīng)玩了很長的時間了,還沒有玩夠嗎?這對我們說的嘛,老法師這句話的開示是對我們來說的嘛。要是真正想到玩夠了,不想再玩了,想出去了,你緊緊地把阿彌陀佛抱住,決定往生。

什么叫阿彌陀佛抱住呢?就是佛號不舍,不舍這句佛號,持名念佛。那么以前凈土有一個公案,有一個人,他就每天念阿彌陀佛、念阿彌陀佛,他在家里就是在繞佛,那就跟阿彌陀佛說,阿彌陀佛,你怎么可以跟我攝取不舍呢?不放棄我呢?有一天他在那邊繞佛的時候,突然間阿彌陀佛就走下那個佛龕,拉住他的胳臂,就怎么拉都不放。他一下緊張,他就一直要甩,說你怎么拉著我手?你怎么拉著我手?后來發(fā)現(xiàn)是阿彌陀佛變化的、化身的,阿彌陀佛告訴他說,這叫做攝取不舍。你念佛就要念到這個攝取不舍,阿彌陀佛一定來接你的。這個就是老和尚說的,你要緊緊地把阿彌陀佛抱住,決定得生,是這個意思。

今天我們只有講了不到六行,將近講一集,為什么呢?因為這句經(jīng)文“或拜佛念經(jīng)”太重要了。

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里。若有講得不妥之處,請各位同修大德批評指教。阿彌陀佛。

97精品国产aⅴ7777,精品免费二区三区三区高中清不卡,好妞色妞国产在线视频,性欧美性free
永久免费看黄网站| 偷拍夫妻性生活|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| 亚洲第一视频区| 2017亚洲天堂|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| 亚洲天堂美女视频|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久|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视频| 中文字幕在线看高清电影|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性色 | 精品亚洲乱码一区二区| 成熟的女同志hd| 色噜噜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| 一本在线免费视频| 91麻豆免费视频网站|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| mm131丰满少妇人体欣赏图| 尤物网站在线观看| 黄色片在线观看网站| 波多野结衣 在线| 成人免费精品动漫网站| 少妇影院在线观看| 真人bbbbbbbbb毛片| 波多野结衣福利| 精品国产aaa| 制服丨自拍丨欧美丨动漫丨| 国产在线免费看| 欧美在线视频第一页| 中文字幕av免费在线观看|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视频|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|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av黄色免费网站| 丰满少妇中文字幕| 性欧美18—19sex性高清|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|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野外 | 四虎影成人精品a片| 中文字幕av久久爽一区| 免费看91视频|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|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性生活大片|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|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视频|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| 日本一级片在线播放| 精品影片一区二区入口| 永久av免费网站|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电影| 91久久免费视频| 真实乱视频国产免费观看| 99re这里只有|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| 给我免费观看片在线电影的|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看|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| 日本黄色激情视频| 久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张筱雨| 潘金莲一级淫片aaaaa|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| 911国产在线| 在线观看美女av| 中文字幕99页|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| 美国美女黄色片| 一区二区精品免费| 99国产精品免费| 中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| 日本美女xxx| 国产精品果冻传媒| 受虐m奴xxx在线观看| 黄色国产在线观看|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| 免费的av网站| 亚洲黄色小说视频|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| 日本一级特级毛片视频|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免费| 日韩女优在线视频| 亚洲aaa视频| youjizz亚洲女人| 乐播av一区二区三区| 在线国产视频一区| 亚洲做受高潮无遮挡|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呦小j女精品视频|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无码99re| 91视频综合网| 伦理片一区二区|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|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| 一级肉体全黄裸片|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| 性高潮免费视频|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|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| 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深夜福利网站在线观看| 国产一级淫片久久久片a级|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| 欧美特黄一级片| 成人信息集中地| 日本xxxxxxxxx18| 亚洲欧美日韩色| 波多野结衣影院| xxxxx99| 深田咏美中文字幕|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|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国产| 亚洲国产欧美视频|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| jizz日本在线播放| 四虎地址8848|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|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| 自拍偷拍第9页| youjizz.com日本|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| 娇妻高潮浓精白浆xxⅹ| 爱爱免费小视频| 中文字幕avav| 国产传媒国产传媒| 在线视频第一页| 熟妇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黑人と日本人の交わりビデオ| 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|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|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视频| 日韩一级av毛片|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|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|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天堂久久|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| 日批免费观看视频| 黄色a一级视频| 日本少妇高清视频| 性色av蜜臀av浪潮av老女人|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播放| 日本少妇高潮喷水xxxxxxx| 三上悠亚 电影| 国产老头老太做爰视频|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| 精品手机在线视频| a视频免费观看|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址|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| 水蜜桃av无码| av女人的天堂|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| 涩视频在线观看| 自拍偷拍亚洲天堂| 国产乱国产乱老熟300| 国产一级伦理片|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| 少妇被狂c下部羞羞漫画| 免费成人深夜夜行网站|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视频|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小视频| 色婷婷国产精品免| 少妇视频在线播放| 国产aaaaaaaaa| 蜜桃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| 97伦伦午夜电影理伦片| 午夜69成人做爰视频|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|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| 四季av中文字幕| 五月天免费网站| 亚洲AV无码国产成人久久| 实拍女处破www免费看| 中文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| 暗呦丨小u女国产精品| 日韩三级在线观看视频| 波多野结衣电影免费观看|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|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孕妇欧美| 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| 先锋资源在线视频| 欧美一级大片免费看| 国产乱了高清露脸对白|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|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| 波多野吉衣中文字幕| 三级av在线免费观看| 性猛交ⅹxxx富婆video| 日本免费网站视频| xxxx日本少妇| 日韩成人黄色片| 美国黄色特级片| 免费成人深夜蜜桃视频| 黄色录像a级片| 亚洲欧美日韩偷拍| 欧美激情图片小说| 日本三级日本三级日本三级极| 男人的午夜天堂| 日韩激情小视频|